[摘要]高考像一根链条,把学生、家长、老师、中学、大学紧紧缠在一起,而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得不“拧巴”着。
高考(课程)”是中国每年6月的最热词。高考是当今社会公认的最公平的选拔制度,但现在已经不是刚刚恢复高考的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公平”二字越来越无法掩盖现有高考制度对学子本身和中国教育发展的制约。
高考像一根链条,把学生、家长、老师、中学、大学紧紧缠在一起,而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得不“拧巴”着。
高考的终点是高校,经过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高校合并、扩招,很多学校原有的宿舍都不够住了。但学校建设仅仅人多就成功了吗?恰恰相反,据参考消息网援引香港 《南华早报》网站文章称,“招生难”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拦路虎。这个“难”不是难在招生人数,而是难在招生方向。近些年来,原有的专业学院一般都升 格为综合性大学,各校纷纷设置新专业,比如农业大学设置了模特专业、理工大学设置了体育学院。然而,社会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有些热门专业招收的学生,4年 后毕业时却很难找到工作。
高考的主角是学生,他们经历12年寒窗,只等一场高考鱼跃龙门,12年的学习似乎都在为两天的高考蓄力。12年来,他们 爱上的不是知识而是分数,他们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却恨把他们送进大学的课本。所以有些孩子高考结束就把书撕了,就算不这么“极端”,绝大多数的孩子在高 考之后两三年内,也会把高中学到的数理化文史哲“还给老师”。
高考的“垫场”是中学教育。对于这些十六七岁处于青春躁动期的孩子们,中学是如何教 育的呢?长年以来,高考录取率是教育的指挥棒,毛坦厂中学、衡水一中这样的“高升学率名校”名震全国,而无论前者校园里的大神树还是后者教学楼上的铁栅 栏,都让我们无法感受到教育的温度,以人为本变成了赤裸裸的“以分为本”。
高考的“后援”是考生家长,进而扩大到整个社会。高考一年一度,而我们 为高考的投入则逐年增加。前些年还有人探讨给孩子在考场附近宾馆开房间、家长在考场外等候等等是不是“保护过度”,而渐渐地我们都接受了家长的望子成龙, 习惯了这种保护和期待,从家庭到社会,交通、医疗、餐饮、住宿,“高考”成为百试百灵的通行证。
更让我们警惕的是,学子赶考本是满满的正能量,但踩法律的红线、钻制度的空子等“负能量”却总是伴随着高考。以今年为例,几天来最火的新闻竟是高考替考事件,此外还有为高考“移民”的、发错考卷的、听力 设备出故障的、弃考的……围绕高考的各种犯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给公平的制度挖开了舞弊的墙角。
高考的公平在于不拼爹不拼脸唯分数论,而高考的弊端也恰恰就是“唯分数论”。除了一场考试的分数,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衡量学生的优劣?如今教育体系越来越完备,学籍卡可以伴随孩子的整个求学生涯, 能不能有一套新的体系为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打分”,并将这一分数作为升学的参考?
学子的进阶需要公平的制度,所以高考有充分的存在理由,但高考就只能是这个拧巴的样子吗?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高考的链条已经环环相扣,牵一发动全身,想做出本质的改变很难,但高考不仅决定考生的命运,更决定着这个社会精英人才素质的走向。
再过两个月,又将进入“开学季”,今年上学的“小豆包”们,12年后也将面临高考,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还是要把12年后那场考试作为努力的方向,并且随着年级的递增感受到越来越强的压力。每年都有这样的孩子入学,每一代学子都被高考指挥棒引领得团团转。学子们不是不需要被指挥,只是追随着指挥棒指引的方向, 他们看到的前景应该不仅仅是公平,还有更开放更合理。
高考改革是块硬骨头,也是块不得不啃的骨头。我们期待着为高考破局的大勇气、大智慧。
(法制晚报)
大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于2002年3月7日成立,与广播电视大学大理分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2009年6......
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是云南大学实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全日制本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大学后......
参考消息网12月6日报道外媒称,上海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考试结果中名列第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