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调研发现,在统计样本范围内,高考加分人数占报考人数比例相较5年前小幅下降0.21%;各省市加分人数占比差距较大,占比最多的省份,其考生获得加分几率是最小的110倍;加分人数集中在少数省市。
田荣娟、江山、卢义杰制图
5个风行高考(课程)30年的全国性加分项目,自2015年起即将寿终正寝。另有5个地方性加分项目,也将在2015年之后划上句号。
风向标式的文件是2014年12月《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由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出台的文件,力度前所未有,预示着高考加分将迎来更大瘦身。
长期以来,高考加分政策因造假事件迭出、过分集中于某些地区或项目而备受争议,舆论对改革呼吁已久。2010年,《中国青年报》曾梳理31个省(区、市)当年高考公开的所有加分相关资料。(详见本报2010年7月28日《高考加分乱象透视》)
时隔五年,《中国青年报》再次查阅了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区、市)的高招规定、公开的加分考生名单及百所重点大学的招生简章,并基于分析的基础上采访了长期关注高考加分领域的教育学者。
今年的调研发现,在统计样本范围内,高考加分人数占报考人数比例相较5年前小幅下降0.21%;各省市加分人数占比差距较大,占比最多的省份,其考生获得加分几率是最小的110倍;加分人数集中在少数省市,尤其是重庆、河北;四成地方性加分项目为社会管理的手段,地方性加分项目清理空间较大;加分公示制度有待更加规范。
高考加分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更多细节亟待厘清。
占报名人数两成的5个省份,却占统计样本中加分人数的七成
加分人数占报考人数的比例历来受舆论关注。
截至6月18日,除去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共有16个省市公布了加分人数。这些省市高考报名人数为568.2万人,加分人数达22.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加分考生15.6万人,其他加分考生6.9万人。
位于2015年加分人数占比排行榜末尾的是江西。江西今年共35.46万人参加高考,515人获得加分资格,占比约0.15%。江西也是今年加分人数绝对值最少的省份。
这与该省2010年占比0.13%的情况基本持平,当年31.2万人高考、441人加分的江西同样是加分人数占比及绝对值排行榜的最后一名。
该省加分考生的内部结构更趋于平衡。今年,三成的江西加分考生系体育加分,五成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考生,其余两成是归侨子女、自谋职业退役士兵、奥赛获奖者等。
而在2010年,江西单少数民族加分考生一项就占了68%,其次是体育加分,占加分人数的14%。
巧合的是,2010年,加分人数占比排名前五位的省市是重庆、北京、河北、湖南、海南,5年之后的今天,它们依然雄踞排行榜前五位。不过,排序发生了变化。
重庆仍然居于第一名。重庆今年有25.5万人参加高考,约4.3万人获得加分,占比达16.9%。这比该市2010年17.19%的占比小幅下降了0.27%,当年,重庆被媒体形容为“近5个考生中就有1人获得加分”。
从数据上看,两次登上榜首的重庆与榜尾江西,其加分人数占比的差距已由130倍缩小为110倍。这个倍数依旧惊人,两省考生获得加分几率的差异极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重庆两年的加分人数占比均高出江西百倍以上,但该市两年的高考报考人数却远远低于江西,分别比其少11.6万、9.96万人。
海南升至排行榜的第二名。该省的占比由2010年的10.74%上升至13.35%,成为5个占比上升的省市之一,且上升的百分比最大。
湖南的上升百分比紧随其后,上升0.95%,占比达11.85%。该省报考人数39万,加分人数4.62万。但是,这些加分考生中有4.54万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考生,如果除去这部分,湖南加分考生仅776人,占报考人数0.19%,仅高于江西、安徽。
前述名列排行榜前五名的省市应当引起社会关注。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所有统计样本中,只有这5个省市的加分人数占比超过10%,反差更大的是,5个省市报名人数占总报名人数的20.7%,但加分人数却占了总加分人数的70.4%。
如果在统计样本中将少数民族加分考生全部剔除,这5个省市加分人数占总加分人数的比例更高,达84.3%。其中,重庆、河北两省市就就占了70%。
不过,纵观2010年、2015年的统计样本,全国加分人数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由4.1%小幅下降至3.96%。在两年均公布完整数据的15个省市中,共10个省市加分人数占比出现下降,下降百分比前3名的分别是北京(1.43%)、河南(1.09%)、安徽(0.7%)。
这无疑是5年来高考加分政策瘦身的结果。
17个省市对全国性加分项目动刀,其中6个省市彻底取消
根据新一轮瘦身政策,5个持续近30年的全国性加分项目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并且,已有17个省市对它们动刀了。
这5个项目是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及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的考生。它们在198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中被确定,此后成为加分项目的雏形,沿用至今。
然而,这一政策在各省市执行不一,分值有高有低,加分项目或增或减。“二级运动员”造假、“三模三电”加分造假等频频曝光的事件,更损害了高考加分的公信力。
2014年12月出台的《意见》承认,体育、艺术等特长加分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矛盾最集中的”加分项目,并表示要“取消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保留和完善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
《意见》要求,2015年1月1日之后取得的前述5个项目,不再加分;之前已在高中阶段取得相关资格的考生,是否具有加分资格,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
中国青年报记者统计发现,31个省(区、市)中已有17个对这些项目动刀。也就是说,即使这些省市的考生在2015年1月1日之前获得相关项目的资格,也无法加分。
其中,6个省区彻底取消了5个加分项目,它们是:辽宁、河南、湖北、广东、陕西、青海。云南紧随其后,只保留了体育特长生的加分。
云南的这一做法流露出大部分省市的共性。统计发现,共23个省市今年还保留着“体育特长生”加分,这是被保留最多的加分项目。此外,有22个省市保留“科技类竞赛”、21个省市保留“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而保留“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两项加分的省市最少,分别为16个、18个。
这种差异化的谨慎处理,或与某些省市体育、科技竞赛参与人数较多有关。以加分人数占比较多的北京为例,该市体育特长生加分有424人,奥赛、科技竞赛加分99人。相比之下,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两类加分合计仅3人。
海南、重庆同样如此。海南的体育特长生、奥赛、科技竞赛加分人数为69人,重庆为49人,两省市均无优秀学生、思想品德两类加分的学生。
事实上,新政之前,一些省市已尝试取消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例如,陕西2010年之前已取消二级运动员加分,云南2010年也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取消了奥赛加分。
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其余“一刀未动”的14个省市,已经全部按照新政要求,将2015年1月1日前获得的全国性加分项目的分值限定在5分。此前,其分值在10~20分不等。
某些省市正试图实现这5个加分项目“从有到无”的平稳过渡。内蒙古的方法是约定保留3年,即“加分项目仅保留至2017年,2018年起全部取消”。山西则将加分分值逐年下调,符合相关资格的考生,2015年加5分,2016年加4分,2017年加3分。
不过,大部分“一刀未动”的省市,尚未对5个加分项目3年内如何处置作出明确表态。
近四成地方性加分项目用于社会管理,五成报考省外高校同样加分
可以预见的是,在5个全国性加分项目彻底寿终正寝之后,各自为政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将成为下一步规范、治理的重点。目前,已有省市开始自发清理。
《意见》对此连用了两个“大幅”:“大幅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并且,“各省(区、市)要进一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
对于地方性加分项目的庞大,2010年之前,曾有媒体如此概括:“教育部的加分规定只有14种,全国各省(区、市)却有近两百种。”
这一数据目前有所下降。中国青年报记者统计发现,2015年,31个省(区、市)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合计68个。其中,江西、广东、甘肃等6省已彻底取消了地方性加分项目。
这6省大部分也是加分人数占报考人数比例较小的地区。其中江西最典型,其加分人数绝对值、占比均列排行榜末尾。广东报考人数75.4万人,加分人数仅0.25万人,占比0.33%。
记者注意到,前述68个地方性加分项目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与地方社会管理有关,共26项;数量次之的加分项目涉及对特殊群体的扶持,共25项;最少的则是体育、科技、各类先进表彰及其他,合计17项。
与地方社会管理有关的加分项目,对象各不相同。例如,河北、湖北、广西、海南、云南、青海、新疆、贵州等8省市均规定,农村户口的独生子女可加分,分值多为10分以上。这是最普遍的加分项目之一。
其他的加分对象,还包括黑龙江的“省级(含)以上优秀专家和获得博士学位人员的子女”,内蒙古的“因公感染‘非典’死亡或持有‘非典’伤残证人员子女”,贵州的符合某些地域条件、工作时限的干部子女等。
一些省市已计划清理这部分加分项目。今年,重庆在“报考市属院校的三峡库区搬迁移民考生”、“报考市属院校的农村独生女”两个项目后,均注明“2017年取消此项政策”。而这两部分的加分考生达1.84万人,占该市加分人数的42.8%。
另一类加分项目涉及对特殊群体的扶持,主要包括边疆、少数民族、侨眷等。《意见》肯定,要规范和完善确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项目,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
近年来,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外的少数民族考生是否可享受加分,引起了社会探讨。对此,已有省市开始尝试。
上海今年规定,从2017年起,少数民族加分对象将调整为高中阶段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
浙江也提出,少数民族自治县、民族乡(镇)、民族村以外的少数民族考生保留加分政策到2016年,加分值为5分,只适用于本省所属高校在本省招生。2017年起取消这一政策。
至于体育、科技、各类先进表彰及其他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同样有削弱之势。福建已规定,2018年1月1日起,取消见义勇为、劳模两个加分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规定,地方性加分项目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但统计发现,共40个地方性加分项目在报考省外高校同样适用,其中扶持类18个、社会管理类14个。
减掉的加分项目,或改为优先录取,或建议参加自主招生
那些被减去的全国性、地方性加分项目,去处各不相同。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教育部关于高考瘦身的有关规定,是一个共同的原则,但各省本身还有一个历史因素,“要考虑到已经获得加分的考生,所以有些地方一方面执行国家的政策,另一方面也要保持政策的延续性”。
记者注意到,一些已取消的全国性加分项目转变为“优先录取”。按照黑龙江省的规定,具有原全国性加分项目的情形,“统考成绩总分达到院校投档分数线,学校可优先录取”。
安徽则在公开文件中建议,原科技类竞赛的获得者,“考生的相关科研特长和创新潜质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
一些地方性加分项目的取消,还需完成其他法律程序。例如,河北省在文件中提出,“侨眷高知子女,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但是,因此项加分为该省人大立法,要待相关法律程序办理后执行。
类似情形的还有浙江省。浙江省人大通过的《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自治条例》规定,“自治县考生享有降分录取照顾”,因此,非少数民族考生只要户籍在该县且在当地完整完成高中阶段教育,也可以获得3分的加分。不过,加分只适用于报考浙江省内高校。
“要看过程是怎么样的,有没有公开透明,有没有专业的评价是最关键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过去,在大的环境下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有的加分项目取消。
熊丙奇认为,高考加分政策实施多年来,出现严重的异化,并没有起到鼓励学生个性和兴趣发展的作用,反而演变为“加分腐败”和“加分教育”,今年全国范围再次“清理”高考加分项目主要也是出于这两方面考虑。
他说,一方面,针对艺术特长、体育特长等奖励性加分项目,容易出现造假,破坏高考公平;另一方面,学科竞赛类加分使很多人为获得加分而参加特长培训班,“这实际上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不是真正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
5年前的高考加分“集中地”大多“荒”了
2010年,中国青年报记者统计发现,高考加分呈现出“三集中”特征,即向区域内的相对发达地区或中心城市、少数中学、个别项目集中。统计还发现,照顾性加分因有弄虚作假和腐败通道,而在个别地区的统计上有些异常。(详见本报2010年7月28日《高考加分呈现“三集中”》)
5年之后,这些“集中”的现象是否仍存在?
体育类加分集中现象因加分项目取消而缓解
根据当年的统计数据,广东2010年具有加分资格的考生4169人,其中体育尖子生987人,占加分总人数的近1/4。
987人中,广州考生有472人,占总人数近一半。但是,当年广州考生人数只占广东省考生总数的约1/10。此外,广东经济最发达的广州、深圳和珠海,其体育尖子生共725人,占该项目加分总人数的近3/4,但考生人数只占广东考生总数的约1/6。
学校集中的特点体现在广州市协和中学。该校75人获得体育尖子生加分,占全省的7.6%,甚至比多个地市尖子生加分人数之和还多。
今年,广东已取消体育特长生的全国性加分项目,这样集中的现象不复存在。
此外,在四川省2010年获得的1816人次体育加分中,四川南充高级中学体育加分达127人,占全省约1/14,绵阳中学有93人,江油中学为71人。健美操、无线电测向和定向越野集中在成都、绵阳和南充3市,共为500人,占这三项加分总人数的78%。
2015年,四川省体育加分总人数下降至279人,其中四川南充高级中学10人,绵阳中学16人,江油中学两人。同时,前述三项加分的体育项目也已取消。
同样取消体育类全国加分项目的还有河南。而在2010年,该省811名考生获得二级运动员称号,焦作市就有255人,其中不少名额均在焦作一中。以2009年为例,该市下半年获得二级运动员称号的学生,有161人来自焦作一中。
奥赛类加分在部分地区仍呈集中态势
对于四川而言,其2015年的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奖项加分考生,绝对值相较2010年下降了不少,但分布仍然有集中态势。
2010年,全省此项目加分共197人,其中四川绵阳中学61人,达62.8%;成都市第七中学占45人,达22.8%;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占34人。两市占总加分人数89.8%,而两市考生仅占全省20.9%。
今年,该省共68名考生获得此项加分,绵阳中学下降为9人,占13.2%;成都市第七中学28人,但占比上升为41.2%;绵阳南山中学10人,占14.7%。从区域上看,成都加分考生达44人,绵阳加分考生21人,共65人,两市占总加分人数95.6%。
同样显示出集中态势的还有河北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010年,这一奖项的一等奖获得者在全省共165人,95人来自石家庄,占总数的57.5%。而在2015年,河北高考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奥赛加分名单共46人,石家庄有23人,占50%。
当年呈现集中态势的还有某些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例如,陕西获得奥数等联赛类加分共67人,西安占了56人,占83.6%;辽宁奥数等联赛168人加分名单中,大连育明高中、东北育才学校、辽宁省实验中学有20人,3所学校占该项目加分总人数64.3%。
今年陕西、辽宁均已取消这些项目的加分。根据加分新政,全国性奥赛加分项目也即将彻底告别历史舞台。
部分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仍然集中
与2010年相同,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仍然出现集中的情况。湖南省就是其中一例。
2015年,列入该省公示名单的少数民族考生共53798人,湖南总报名人数为39万人。二者的比例是13.79%。
这比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数目多了一些。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湖南总人口65700762人,汉族人口59149353,少数民族比例为10%。
一个可以参照的数据是,江西2015年的报考人数为354641人,获得少数民族加分仅261人,占比为0.07275%。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江西省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为0.34%。
这也就意味着,2010年,湖南省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比江西只高29.41倍,按推理,或应有8000名左右少数民族加分考生,现在的数字却多得多。
来自该省省会长沙一些学校的数据更耐人寻味。2015年,长沙有1963个考生申请少数民族加分,但报名点集中分布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长沙市达材学校、湖南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创世纪机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少数学校。
公开资料显示,其中,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报名点的227人、创世纪机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71人,全部被认定没有参加民族优惠资格审核或该考生报名信息与民族优惠审核结论不符。
而放眼湖南全省,被认定没有参加民族优惠资格审核或该考生报名信息与民族优惠审核结论不符的,共8345人。(本报记者 卢义杰 实习生 江山 田荣娟 王斯旋)
(中国青年报)
大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于2002年3月7日成立,与广播电视大学大理分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2009年6......
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是云南大学实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全日制本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大学后......
参考消息网12月6日报道外媒称,上海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考试结果中名列第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