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2日,2015年中国电信天翼飞Young——第八届云南省大中专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终审决赛在云南民族大学落下帷幕。比赛中,我校学子充分发扬“挑战杯”精神,崇尚科学求真知,锐意创新迎挑战,共15件作品参加决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收获二等奖两件,三等奖四件,优秀奖九件。其中,药学与化学学院张晓灿团队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快速协同浊点萃取技术(RS-CPE)与分光光度法联用测定痕量硒的分析性能研究》(指导老师:温晓东)、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张欣婕团队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洱海清大理兴》(指导老师:田春梅)等两件作品荣获二等奖;工程学院李定宇团队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云南邓川蝶泉乳业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研究》(指导老师:尹鹏吾)、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杨正聪团队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人为干扰对大理西湖冬季水鸟分布的影响研究》(指导教师:李德品)、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林慧彪团队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滇金丝猴肠道寄生线虫生防菌株的筛选》(指导教师:杨晓燕)、校团委杨万娇团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学术论文《边疆地区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与研究—以云南省为例》(指导教师:房雪梅)等四件作品荣获三等奖;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楼丽琪团队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基于ARM的多功能智能监控机器小车》等(指导教师:罗桂兰)、临床医学院杨鹏彪团队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川西南山区大绒鼠体表寄生虫多样性调查》(指导教师:宋文宇)、临床医学院朱丹青团队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基底前脑巢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来源探索》(指导教师:朱建华)、临床医学院高燕团队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完整视觉传导通路标本研制》(指导教师:朱建华)、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高颖团队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一种快速的山地森林抽样调查方法及空间尺度效应—以云南怒江流域为例》(指导教师:任国鹏、肖文)、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范先芹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高黎贡山捕食线虫真菌资源调查》(指导教师:杨晓燕)、公共卫生学院刘敏团队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一种颈椎病简易矫正器》(指导教师:李丽娟)、药学与化学学院张艳团队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大理州乡村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基本药物政策认知状况及反馈信息调查》(指导教师:杨晓莉)、民族文化研究所王梦琪团队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学术论文《道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基于大理白族绕三灵的调查研究》(指导教师:吕跃军)等九件作品获优秀奖。
我校参赛代表队集体合照
现场问辩于5月22日9:00正式展开。评委们对我校参赛作品进行了多方位点评,在肯定选手们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让选手们了解到自身不足。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作品《快速协同浊点萃取技术(RS-CPE)与分光光度法联用测定痕量硒的分析性能研究》还参与了PPT展示问辩环节,问辩选手以自信热情的精神面貌向专家评委、参赛者和现场观众全面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与专家评委共同探讨快速协同浊点萃取技术(RS-CPE)与分光光度法独立运用测定痕量硒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对比分析这两种方法连用测定痕量硒的性能,突出技术亮点和发展趋势。评委们还高度评价了作品《洱海清大理兴》,强调洱海临海旅游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地位,认为此报告调查地点和内容较为全面,调查结果反映的信息真实可靠,但还需要结合各点深入分析,从点到面完善调查内容,提高分析力度。
我校学子参赛作品PPT展示
我校学子与专家评委现场问辩
我校历来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本届“挑战杯”竞赛由校团委牵头,各校属学院积极动员宣传,各参赛作品充分结合了学校的科研方向及要求,突出特点及优势,反映了大理地区的自然资源、苍山洱海保护、大理及滇西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医疗卫生及地方病防治、大理人文历史及民族文化研究等特色,不仅体现了理大学子的创造力与智慧,也凝聚着校领导及专家评委和指导老师的关怀与支持。本次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较好的人才培养效益,我校将不断加强科研项目发展,努力推进人才培养计划,推陈出新,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