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云南高校
民研院举行张锡禄研究员从事学术研究四十周年座谈会
时间:2016年01月13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1月7日下午,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在古城校区一教523会议室举行“张锡禄研究员从事学术研究四十周年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大理大学副校长刘荣,科技处副处长寸云激,民族文化研究院院长赵敏,副院长王伟,图书馆馆长李群,以及民族文化研究院全体师生,图书馆、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政法经管学院部分师生,校外嘉宾,共60余人。座谈会由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书记吕跃军主持。
    座谈会上,师生们回顾了张锡禄研究员四十年的学术生涯,畅谈了张老师许多感人的故事,从中体会了张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执着的奋斗精神和智慧的学术人生。

寸云激在发言中追忆了与张老师一起做田野调查的艰苦岁月,细数了张老师几十年来所作的学术贡献,对张老师的治学态度十分敬佩。他说:“张老师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学专家,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出自农民家的学者。张老师的贡献不仅仅在学术研究领域,在家乡的学术机构建设上,也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是大理南诏学会和白族研究学会的创始者之一。”寸老师还以学生的身份向张锡禄老师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赵敏从“张老师与大理大学”、“张老师与我”两个层面如数家珍地介绍了与张老师的同事情谊。赵院长谦虚地说:“与张老师相比,我是越活越老了,而张老师就像个老顽童,精力旺盛,孜孜不倦。” 赵院长与张老师从云龙田野调查的初次见面,到白手起家共同建设民族文化研究所的艰苦历程,遍寻文献资料,扎实田野工作,恍如昨日,记忆犹新。
    李群则是回顾了张老师对学校图书馆建设的贡献。他认为张老师尽管行动不便,但仍然作出如此大的成绩,是与他对学术研究乐此不疲、不怕困难的精神分不开的。李馆长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用在张老师身上最合适不过了。对于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和人才培养,张老师的贡献是无私的。
    张锡禄研究员从“大理、历史和民族学”三个方面叙述了四十年来自己的奋斗足迹。张老师认为自己是接地气的民族学研究者,一定要做自己感兴趣的,别人无法复制的学术,才是自己的成就所在,也是地方民族研究的意义所在,既要学摩尔根那种大学问的田野研究,又要自寻自路。他自称是在“大理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学者”。张老师说,自己做学术的基本准则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及“术业有专攻”,在云南很多本土学者都是自己的老师。此外。张老师还认为自己“好为人师”,对于学生不藏着掖着,只要自己知道的,都会倾囊相授。最后,张老师也对研究生及青年学者提出了几点希望:第一,要加强自己的理论功底,要有爱好,要投身田野之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第二,历史学要好好地学,要做到“学而时习之”;第三,做大理的研究,大理的历史文献要好好地读;第四,“学问学问”是问出来的,不可闭门造车。
    民族文化研究院李学龙老师、图书馆黄正良老师以及2013级研究生王梦琪、2015级研究生桑平也作了发言。
    刘荣作了总结发言。他首先代表学校向张锡禄研究员从事学术研究四十周年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热烈祝贺和崇高敬意,并祝愿张老师健康长寿。其次,他要求学习张老师的治学精神,为建设民族学博士点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要以兴趣爱好为支撑点,再整合民族文化研究院的力量,把方向和力量凝聚起来,才能更好地加强民族学的学科建设。尤其是年轻的学者,要不停地改变自己,不能固守某一阶段的研究领域,要扩宽自己的研究路子,不能独自去研究,要有团队精神,要兼顾全局,在方法、理论和研究内容上,都要尝试创新,只有不停地创新,才能凝练出新的力量。最后,刘副校长对民族文化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发表了意见。他要求在民族学这个平台上,进一步加强“云南省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大理研究基地”的建设,紧紧围绕南诏大理历史文化、民族宗教、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文化生态与遗传保护研究、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研究方向,为我校民族学博士点的申报进一步夯实基础。



    

张锡禄研究员简介

 张锡禄,男,白族,1947年4月出生,云南大理人,现为云南省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大理大学民族学硕士生导师,原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南诏大理国史与白族文化。从1975年在《思想战线》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40年来,张老师一直从事大理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是对白族历史、文化、宗教有长期深入调查研究的白族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先后出版《元代大理段氏总管史》、《大理白族佛教密宗》、《南诏与白族文化》、《中国白族白文文献释读》、《大理历代名碑》、《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白族卷》、《马帮文化》、《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大理古塔》、《鹤庆碑刻和墓志选辑》、《大理上下四千年》、《龙神话传说》、《杨升庵在云南的传说》、《赶马调》、《大理白族民间故事》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1995年作为美国康乃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到美国及加拿大讲学。2005受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邀请,到北京大学作学术报告。2008年应中山大学邀请到该校讲学。1995年11月至1998年10月参加中美合作“中国云南白族佛教历史资料与民间宗教”研究课题,主持民间宗教部分的调查研究工作。目前主持云南省社科规划办“南诏大理国通史”项目,教育部《南诏大理历史文化大辞典》项目。1993年7月,搜集整理汉族民间长诗《赶马调》,荣获首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一等奖。1997年《马帮文化》荣获云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年《马帮文化》又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著作奖”三等奖。2004年《大理白族佛教密宗》荣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录提要·白族卷》荣获云南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年《元代大理段氏总管史》荣获云南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87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993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作者:佚名编辑:大理学院)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