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云南高校
陕西师范大学南长森教授到我校作讲座
时间:2015年04月14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3 日   来源:李蕊丽   编辑:曹淑芹   浏览次数:144次

­   4月9日晚,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长森博士在我校文鼎楼二楼报告厅作了题为“媒介融合的中国释义及其本土化致思与评骘”的讲座。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杨惠林主持,人文学院部分老师及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讲座。

南教授介绍说,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中国形成了特有的宣传规律,也就是以微博、微信、互联网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域和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为代表的官方舆论场域。我国意识形态场域到两个舆论场域都是双向互动的,宣传场域和新闻场域是双向互动的,官方舆论场域和民间舆论场域是双向互动的,甚至两个舆论场域跳过宣传和新闻场域,直接和意识形态场域互动传播,甚至出现意识形态传播空心化的问题。其中,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是意识形态宣传的首要及核心问题。

他认为,传统的新闻传播规律是为基础的求实思维的新闻传播规律,其中信息变化、发展是核心因素。而宣传是针对某一现实问题进行的观点、意念;要打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平台、互动传播是关键,就是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界面上要以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为切入点,形成新媒体界面的波动纹面。而互联网思维是匿名、快速、实时为特点的求真思维的新闻传播规律。其中信息的变化、发展、虚无是无关紧要的要建立现代传播体系,关键是要打通传播媒体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化,用互联网思维影响、感化传统的媒体思维。

媒介融合是继“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和“后工业社会”之后的又一热点。在媒介融合中,新媒体技术和市场因素是影响世界范围内媒介发展的主导和擎动因素,媒介规制和所有权则由于各国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而体现出媒介融合的内涵、实质不同。媒介融合遭遇中国媒介土壤和文化认同的差异呈现出多元性和复杂性。

他从辩证思维的角度对媒介融合应有的涵义、面貌和本质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并对流行的观点进行致思和评骘。他认为,媒介融合的实质是媒介融合的路径障碍与文化认同差异,学术喧闹与理论变异两者都应具有科学性并以实践为基础。

最后,同学们积极参与到交流互动环节,纷纷向南教授请教与媒介融合相关的问题,南教授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南教授这场有深度、有广度的讲座给广大师生打开了媒介融合研究的新视野,大家对媒体融合有了更多的了解。

 

(作者:佚名编辑:红河学院)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