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云南过程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在要求云南要提高创新能力时,总书记讲到:云南科教资源丰富,既有像昆明理工大学这样的全国著名高校,也有像中科院昆明分院这样的高水平科研机构……总书记的讲话,指出了昆明理工大学对云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应有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这让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感到倍加兴奋、倍感荣耀,极大地鼓舞着全校师生员工实现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奋斗目标的信心、决心和动力,同时也深感作为省内一所办学类别全、层次高、实力雄厚的理工院校在云南科技创新道路上的责任和压力。有的老师表示:作为唯一一所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及的省内高校,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所在的学校、自己的工作离国家发展战略这么近,离总书记这么近、这么亲切,感到无比的振奋人心!
1月27日上午,校党政领导班子利用假期时间,及时召开校党委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的讲话精神,切实将讲话精神与学校发展实际结合起来,转化为推动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等各项改革发展事业的强大动力。会上,校党委书记周荣全文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的讲话,校党政班子成员围绕讲话精神进行了热烈的学习讨论,纷纷认为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为云南当前乃至未来更长时间的发展“把脉点穴”,对学校的肯定既鼓舞人心,又倍感责任重大,学校要抓住这次机遇,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校党委周荣书记会上谈了三点感受:一是总书记的讲话给云南的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二是点名提到“像昆明理工大学这样的全国著名高校”,是对学校60年来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充分肯定,给我们巨大的鼓舞、莫大的鞭策;三是学校要以总书记讲话为遵循,建设好特色鲜明研究型高水平大学,为云南的创新驱动发展再立新功。周荣书记结合学校实际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学科建设要更好的服务于云南发展的新定位、新使命;二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引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三是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四是要做好学习宣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这篇文章,进一步凝聚人心,进一步树立和增强作为昆工人的自信心,改革发展的自信心,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
27日下午,学校召开全校中层干部大会,校党委书记周荣向全校中层干部全文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讲话精神和省委书记李纪恒1月23日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校长张英杰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全校师生员工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凝心聚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发挥好学校在推进云南科技创新能力上的作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在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把云南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道路上贡献出学校的力量,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添砖加瓦。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发展的思路、促发展的举措,切切实实推动学校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迈上新台阶。
全校各基层党委,各学院、各部门要切实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传达学习宣传贯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尤其是在提及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指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学习贯彻落实,把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最新要求传达到每一位党员干部,每一位教职员工,每一位学生,使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在科技创新的历程中,60年来,数代昆工人发扬“根植红土、情系有色、坚韧不拔、赤诚报国”的精神,风雨兼程、艰苦奋斗,为国家科技进步和地方社会、区域经济、行业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我校是云南高校中科研规模最大,科研平台层次最高、数量最多,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最多(近10年来累计获11项),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最多的大学。冶金工程、矿业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综合评分名列全国排名前10位。拥有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0个国家级平台。拥有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种,为国家培养了15万余名毕业生,涌现了以王希季、徐祖耀、张国成、殷之文、戴永年五位院士为代表的大批专家学者。博士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42.8%,为云南高校首位。国家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数连续两年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其中2013年位列全国第8名,2014年位列全国第5名。学校大学科技园是云南省唯一以“一校一园”模式建园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平台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14年,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进展,昆工恒达、云铜科技、耐磨科技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中国股票市场首次出现“昆工”字号的上市企业。
学校形成了以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为主体,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为支撑,生物学、医学、农业工程、哲学与社会科学等为新兴学科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的学科布局。
在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征途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为国家乃至世界科技进步作出了贡献。屈维德教授首创“冲击消震原理”,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刘北辰教授发明了世界首座倒张拱钢索桥;李梦庚教授发明的“焊锡电热连续结晶机除铅、铋工艺及设备”,被西方冶金界誉为“20世纪锡冶金最伟大的发明”;戴永年院士领衔的“内热式多级连续蒸馏真空炉”世界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真空炉设备出口到美国、英国、西班牙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该技术和装备在国内几十家工厂、上百条生产线得到推广应用;李梦庚教授与戴永年院士的发明共同构建了现代火法炼锡精炼新技术,推广到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张文彬教授课题组,有效延长了铜矿山的开采寿命;王华教授课题组,为全球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提供了高效利用的新途径;杨斌教授课题组,为有色金属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做出了贡献;韩润生教授为铅锌铜等有色金属资源的增储作出了贡献;彭金辉教授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微波冶金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的高温生产线;宁平教授在黄磷尾气净化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黄磷尾气固定床催化氧化净化、催化水解净化、液相催化氧化净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初夏时节的春城昆明,万木向荣、生机勃发,昆明冶专校园里喜庆热烈,嘉宾云集、满园增辉。6月25日上午,由教育部......
云中讯(通讯员李正良黄铮)7月8日上午8:00许,校党委副书记王翠岗率学工部、人文与管理学院负责同志前往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