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云南高校
国门高校筑梦正当时——云南日报
时间:2014年07月14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国门高校筑梦正当时

2014年07月08日12:26   来源:云南日报

原标题:国门高校筑梦正当时

学校新建成并已投入使用的南北实训楼

图书馆

哥伦比亚前总统阿兰戈到访,种下友谊树

    举办“同饮一江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教育与区域发展校长论坛

图为与东南亚部分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获取学历学位证的喜悦

亚洲微电影学院在校成立

  李春林 沈迅

  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基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考点,全国公共英语考试考点;云南省重点建设的华文教育基地,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小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云南省出国留学预备学院临沧校区,云南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教师培训基地,云南省农业技术实习实训基地,云南省普通话校园语言示范学校,亚洲微电影学院。毗邻缅甸的滇西南边陲临沧,唯一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肩上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职责。

  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对外汉语教育、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教育为一体,凸显“教、学、练、做”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转型升本,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培养职能。

  师专成立以来,学校着手于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教育培养培训”、“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政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联合办学”,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师专成立以来,学校着力于统筹兼顾,内外通融,确立“以教师教育为主,高职技术教育并存,立足临沧、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拓展周边国家,为云南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培训合格专业人才,提供智力支持”的办学机制,为创建“在省内有较大知名度、在东南亚有一定辐射作用、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显著引领示范作用的高职高专院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师专成立以来,学校以适应国家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调整和转型改革为抓手,以拓展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空间为载体,形成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社会咨询、技术研发有机结合的办学格局。

  师专成立以来,学校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和教育教学优势,多次参与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的大型外事活动,承担英语、缅语等外语翻译,与当地政府联合举办“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展佤族民间传统文化、拉祜族民间传统文化、民间土窑传统文化等的研究、保护、传承和开发,区域教育地位作用日趋显现。

  师专成立以来,学校积极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加快开放办学步伐,与印度泰戈尔大学建立了汉语文化交流中心,与加尔各答大学,新德里阿毗吉管理学院,HNB加瓦大学WR学院,泰国皇家师范学院,美国康涅狄格州教育学会,韩国东国大学等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与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新加坡、文莱、斯里兰卡、缅甸等国建立了教育科研合作关系。同时,还与韩国东国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开通了与该校的专升本留学直通车,与泰国白柳皇家师范大学、博乐大学开通了专升本直通车,对外合作交流日趋活跃。2012年3月学校随省政府代表团出访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东盟五国,为巩固随省政府代表团出访的成果,努力推动临沧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步伐,学校充分利用“临沧是陆路西下咽喉”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打造学校“中国对缅甸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窗口”,2012年组织举办了第一届“‘同饮一江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教育与区域发展校长论坛”,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越南、斯里兰卡6个国家30所大学的38名院校长、国内23所院校长及专家参加了论坛。

  如今,建设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体系。面对全国高等教育发生革命性的调整的关键时期,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被推到了转型和升本必须同步推进的关键节点上,怀揣起国门高校的美丽梦想。

  理念之新 校园文化内外兼修

  校园占地面积1084亩,总建筑面积26.1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16.69万平方米,纸质图书68.9万册、电子图书3840GB,实验实训中心4.528万平方米,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基地200余个,附属实验小学1所。走进临沧师专,这里绿树成荫,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现在,有来自全国16个省区,全省16个州市的6010名莘莘学子(专科生)以及亚洲、欧洲、拉丁美洲的留学生在这所边境国门高校学习和生活。知行并重的教育,身心和谐的生活,让学子们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着壮丽的篇章。

  学校结合所在区域跨境民族多、边境线长、戍边固土任务重的实际,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学科优势,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地方民族文化寓于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做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计划、年年有创新”。2007年学校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在校园、在社区”之“三在”教育教学模式、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校训,实施教学组织机构专门化,教师专职化,教师培训常规化,集体备课制度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作业布置批改规范化,考核方式灵活化,走进学生宿舍经常化,实践教学本土化的“9化工程”,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及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提供了制度和方法保障。2009年,学校申报的“边境民族地区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管理模式探索”获第六届“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校提出并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三在’工作模式”被纳入省委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中;2009年学校“边境民族地区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获云南省教学团队建设;2010年学校被省委宣传部评为“云南省理论武装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通过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评估为优秀;2011年“边境地区高校女学生活动中心”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奖、云南省一等奖;2011年学校被授予首批省级“平安校园”荣誉称号,2012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2013年获云南省级文明学校荣誉称号。走进临沧师专,这里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模式犹如新风扑面。

  按照教育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意见,学校未来发展目标明确:学校转型升本充分考虑确立依托地缘,凸显应用;深化转型、科技嵌入;扎根临沧,效力滇西;立足云南,辐射全国;志向东盟,胸怀全球;本土化与全球化兼容,民族性与国际性并重;科技与人文同尊,东西文理相通。深化转型改革,服务滇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具有现代性、区域性、民族性、国际性教师教育培养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本科学院的办学定位。同时,要充分做到秉承‘立德树人’的校训,切实加强职业教师类应用型专业群、工程技术类应用型专业群的学科培育与专业建设,努力构建教产行(业)融合‘一体’、职教师资教育和应用技术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双轮驱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决策咨询与服务、技术攻关与应用‘三驾马车’协同并进的特色办学格局。学校将创新办学方式,以理事会治理结构,同中央新影集团、临沧市委市政府合作成立亚洲微电影学院,建设汇集人才培养、影视专业实习实训、拍摄、制作、营销策划为一体的亚洲微电影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打造校企校政合作联盟教育体。走进临沧师专,就能听到转型升本的寻梦筑梦的步伐,耳濡目染这所国门高校的发展与奋进。

  思路之新 教育培养相得益彰

  学校现有教职工408人,硕士以上专任教师233人(博士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8.73%;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任教师102人(其中教授2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30.09%,来自行业、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兼职教师86人,占25.37%;“双师型”专任教师达186人,占总数的54.87%;有云南省教学名师5人,名师工作室4个,云南省二级教授1人;云南省委联系专家1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云南省政府津贴3人。

  围绕“以教师教育为基础,以应用学科专业为主体,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思路,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学校发挥教师教育传统办学优势,以数学教育、语言文学教育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建设为龙头,在深化教师技能训练、为基础教育和相关行业、企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上着力,辐射、带动、引领与教师教育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大力推进“职业教师类应用型专业群”建设,并立足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人才需求,建立以茶学、旅游管理、会计学、计算机专业为主,矿物加工、社区管理、司法助理为支撑的“工程技术类应用型专业群”建设,使得质量工程从类别到数量居全省前列和科研成果及项目申报立项捷报频传。走进临沧师专,两大专业群的建设让人耳目一新。

  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推进与行业产业共同拟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完善岗位技能标准,共同研究编制教材,共同建立教师产业行业实践制度,共同建设产教体系,共同创新专业设置机制,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建设职教基地,共同应对人才国际竞争,实现“校企合作、银校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同兴共赢”。

  建立“工学结合”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该校积极推行学生的“双证制”、“三证制”和“双导师制”,突出考核的全面性、灵活性、针对性和导向性,实现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零距离对接。

  校企融合、校政合作、同兴共赢。临沧师专还在学校逐步探索实践出了“三性一体”的复合性质、“三维一体”的服务方向、“三位一体”的社会功能的“三三式”鲜明的办学特色。

  合作办学,学校逐步探索和积累了办好本科国门高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经验举措。2010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在云南民族大学的帮助下,学校与云南民族大学合办本科班,首届招生129人。4年来,学校按照突出应用性,对接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兼顾实践教育,人才培养成果显著:2014年6月,首届本科生全都获取双证(毕业证、学位证),3名同学分别考上了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生考获教师资格证、秘书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计算机等级证、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90%以上。在刚刚过去的公务员和特岗考试中,共26名进入公务员面试,14名考取特岗教师,10余名已同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云南分公司、临沧机场、亨德森教育等知名企业签约,就业形势总体向好。

  举措之新 推窗向洋合作交流

  向着多元化多层次合作办学拓展,推进教育改革,该校的成人教育形式从原来的单一性(仅云南广播电视大学)跨越到目前学校以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为主,兼融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留学生教育、行业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为一体,多种教育培养形式并举,实现了成人教育专门管理机构从无到有、成人教育管理制度从无到有、全日制自考专升本助学项目从无到有三大突破。走进临沧师专,办学之路筚路蓝缕,栉风沐雨。

  临沧市地处边境,与缅甸山水相连,边境线长达290.79公里。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优势,服务沿边开发开放,在承担重大外事活动和涉外案件翻译工作的同时,临沧师专推窗向洋:

  ——打造“中国对缅教育交流合作试验窗口”。学校加强与省市侨务部门合作,全面推进“中国对缅教育交流合作试验窗口”建设,先后派出10批教师赴缅甸北部腹地东枝等地区开展汉语教师培训1500余人,先后与缅甸10余所高校和华文学校建立了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

  ——搭建东南亚—南亚教育交流与合作通道。学校分别派出多个代表团赴印度、新加坡、越南、缅甸、尼泊尔、泰国、老挝、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先后接待包括斯里兰卡等南亚、东南亚国家代表团和驻昆总领事等嘉宾到学校参观交流;2012年11月,成功举办了临沧师专首届“‘同饮一江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教育与区域发展校长论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9所学校和斯里兰卡加姆波勒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备忘录。2014年2月,哥伦比亚前总统到学校访问和演讲。对外合作交流日趋活跃。

  ——夯实东南亚—南亚人才培养基地的基础。学校招收五年制英缅双语专业专科学生,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以应用型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应用缅甸语成为国家财政重点支撑发展专业,成为云南省小语种建设基地,应用缅甸语教研室和应用泰国语教研室列为云南省级教学质量工程。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学生对外汉语课程研发,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构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崭新格局。学校每年选拔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出国参加培训,招收各国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育,进行校际间的领导互访、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公派留学、留学预备、科研合作等,开放办学步伐不断加快,边境国门高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崭新格局已经形成。

(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佚名编辑: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