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云南寒武纪澄江动物化石群中保存有大量精美的节肢动物化石。到目前为止,对这类一定程度上呈3维立体保存的化石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用钢针在显微镜下对埋葬节肢动物化石的岩石进行仔细修理解剖、剥离覆盖在动物构造表面上的围岩以揭示埋葬在其内的软躯体及附肢构造等细节。此研究手段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些珍稀化石标本原有的构造细节。另外,这一传统的研究手段也难以完整揭示保存在围岩石中的动物化石的所有构造细节。
寒武纪澄江动物群的节肢动物一直以来被科学家们认为是现生节肢动物(例如蜘蛛、虾、蜈蚣、昆虫)的祖先型动物,而现生节肢动物一直以来都是地球上物种数量最为丰富的动物类群。因此,对澄江早期节肢动物的深入研究将直接影响到科学界对节肢动物这一大门类的早期进化历史的认识。澄江动物群1984年被发现以来,由于传统研究手段的限制,在大部分情况下研究人员都只能从显示在化石表面上保存的构造对这类动物进行研究。近年来,侯先光教授团队的研究人员都在致力于如何应用先进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全面认识化石标本所蕴含的全部信息,包括近两年内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Nature及其子刊发表的奇虾和其他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和节肢动物心血管循环系统等研究。
图1: 外形类似于虾的寒武纪澄江动物群节肢动物。(a)普通光学成像,(b)荧光显微镜成像。
此次,
图2: 微型CT成像示意图(a)及结果(c, d)。
这些构造细节呈现在其他构造之下,用传统的显微镜下钢针解剖方法无法将其暴露,致使对于动物原有构造细节认识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另一方面,这些构造细节对于研究人员可靠鉴别该化石物种提供了关键的信息,包括动物头甲上独特的眼孔、由眼孔向头甲边缘延伸的细缝、身体中部个体节的侧肋等。由于研究的这枚标本保存的特殊性,利用传统的研究方法也难以鉴别该化石标本的分类。但是利用X光扫描所揭示的这些细节构造帮助研究人员最终将该化石物种鉴别为澄江动物群中独有的镜眼海怪虫(Xandarella spectaculum)。研究人员同时还表示,此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澄江动物群里呈3维立体保存的节肢动物和他动物类群的标本的研究当中。甚至还可能推广到跟澄江化石标本保存类似的其他动物群标本的研究中,包括加拿大落基山中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新发现的采集点中所发现的化石标本。
图3: 微型CT成像结果。(a)动物身体前部,(b)侧视,(c)眼孔及细缝放大,(d)侧肋放大。
此次基于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的创新性研究,开启了重新认识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澄江动物化石群和类似动物化石群中节肢动物及其他呈3维立体保存的动物化石的新时代,具有较为重大而深远的科研意义。
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供稿
(编辑:李哲)
初夏时节的春城昆明,万木向荣、生机勃发,昆明冶专校园里喜庆热烈,嘉宾云集、满园增辉。6月25日上午,由教育部......
云中讯(通讯员李正良黄铮)7月8日上午8:00许,校党委副书记王翠岗率学工部、人文与管理学院负责同志前往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