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云南高校
“圭山”结出的果 艺术与设计学院在省博办“偏绿”艺术展
时间:2014年05月28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5月23日,持续多日的天干物燥,让昆明难掩惺态。这座此时本应爽爽的城市,不可被理解的延续了2013年整个冬天的怪异,从冷的慌到热的慌。

时间来到当日16:00。正午后,晚夕之前。一场名为《偏绿:一种与自然相关的态度》的重量级艺术展让位于昆明市区繁华地段的云南省博物馆骤然拥挤起来。本展由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第二工作室主任毛旭辉策划,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学者、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李森,艺术家、云南艺术学院教授武俊,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青年教师王新、张光华、陆猛担纲学术评论。

28名或久享盛誉,或初崭头角的云南当代艺术家携佳作而来。他们大都为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教师、培养的学生、或客座教授。如此上乘的展,对圈里圈外的人都有感召力。受邀或闻讯而来者,站满不大的前厅。馆内,硬是凭着人气升起了热腾。

摒心静气是不可能的。在艺术展开幕式的当口,有略略的嘈杂,似乎才称得上正常。都在等着看展,或想着索要一本绿壳面的精装本画册。与观众迎面而立的知名策展人、艺术家、评论家在依次讲着与“偏绿”有关的话头。毛旭辉介绍了办展的初衷,他将此次大展视作对“圭山”艺术教学实践的一次总结。李森对学院长期坚守的“原典教育、原野教学、原创学术”理念作了生发,对“圭山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展厅内的画或装置艺术品不离主题,多是透过艺术家的妙笔巧手反映自然风光、劳动场面、工厂城市及至内心自省,这都是对“偏绿”的理解——绿色的生活方式,绿色的创作态度,绿色的精神指向。画作前,观者任自直视着、端正着、品味着。王新在评论中道出自己的理解:“偏绿”,不是“全绿”,好的作品,可以有甜味,但也需要有苦味、涩味和厚味。

 

 

无论如何,“偏绿”与“圭山”,始终保持着一致。既是形式上的,也是实质上的。圭山,这个汇聚各种想得到的美的撒尼人村落,作为一个教学平台,见证了云南大学一大批艺术青年的成长。这批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将他们的“圭山”带给圭山以外的人。《偏绿:一种与自然相关的态度》让外人认识圭山和走出云大、走进圭山又走出圭山,如此往复的故事。

在人与自然渐行渐远的当下,这无疑是一种魔般的魅惑。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第二工作室自2004年起在圭山建立教学基地,向原发状态致敬。在毛旭辉的“圭山”之外,一批批云大学生就着圭山,在自己的根性上,长出自己的苗,结出自己的果。他们是具有无限创作力的新锐艺术家,是圈里人认同的“云南种子”。这批新锐艺术家已有许多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成都双年展等国际大展,也有许多参加过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国内大展,还有人在新加坡、台湾、北京、上海等地举办过个展,一些已经与红桥画廊、索卡画廊等一线画廊签约。

可以说,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第二工作室全体是属于圭山,属于自然的。《偏绿:一种与自然相关的态度》艺术展的举办,是后态度的再宣言,恰乎清风自来。醒了城市、静了人心、去了闷火。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5月31日。同时,在云南大学美术馆、创库源生画廊举办外围展《游于艺》、《山鬼:陶发油画作品展》。展览期间,还举办了学术研讨会,并邀请批评家王林、陈默、鲁虹等作学术讲座。

撰稿:祁志浩 摄影:祁志浩

(编辑:李哲)

 

(作者:佚名编辑:云南大学)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