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努力推动全省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在全省高校书记校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省委常委、省委高校工委书记 李 培
(2012年11月23日)
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之际,我们在呈贡高校新区召开全省高校书记校长座谈会,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回顾总结2008年以来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全面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深入研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推进云南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而不懈努力。
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突出成绩,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七大及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2008年省委、省政府立足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作出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高等教育战线,高度重视、齐心协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2008年至2012年,我省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发展,全省高等学校数量从61所增加到68所,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批有特色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加快推进,实力不断增强。基本建成呈贡高校新区,安宁、嵩明职教园区初具雏形,一批地方院校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高等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度增长。全省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从2008年的63.8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13.37亿元,省属公办高校年平均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有大幅度增加。2008至2010年三年内,省政府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呈贡高校新区建设。各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大对高校建设的支持力度,高校化债工作和老校区校产处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是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实施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强化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促进高校更加注重质量和内涵建设。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建设取得新进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加快实施,培养教学名师和培育教学团队的力度加大,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继续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同时,培养了一批省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育了一批创新团队。通过引进和培养,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和科研、学科带头人队伍。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继续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推动了高校学位授权单位和授权点的建设。“十二五”期间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群和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顺利推进。继续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建设了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及时启动“2011计划”,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协同创新。
四是服务社会作用进一步发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转换和产业化,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研成果突出,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提供了一批决策咨询研究报告,受到国家部委和省里的高度重视,有的直接上升为国家战略。
五是文化传承创新得到新拓展。高校加大文化艺术名家大师、领军人才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做出新贡献。各高校持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传承和发展了云南绚丽多彩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有力推动了全省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六是高等教育改革取得新突破。我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及时启动,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云南开放大学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学院试点改革及时启动,高校干部人事制度和绩效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民办高等教育实现较快发展,高校筹措办学经费的渠道不断拓宽。大学联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省院省校合作深入推进。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创新与合作不断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云海工程”试点项目取得初步成效,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成效明显。
七是推进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不断完善,逐步形成政府资助为主,社会参与、多方筹资,通过“奖、贷、助、补、减、勤”和“绿色通道”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帮困、助学、育人的资助体系。高校学生资助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奖助覆盖面大幅提高,建立了奖助资金来源稳中有增的长效机制。
八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呈现新气象。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2008年至2012年,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和云南省地方公派项目,共派出600多名急需专业人才出国研修。扩大外国学生特别是周边国家学生来滇留学规模,外国留学生从2008年的7000人,增加到2011年的2万多人。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和基地建设,在高校建设了11个国际人才培养基地,扩大东南亚、南亚小语种专业的招生规模。一些高校积极举办不同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或论坛,全省高校普遍与周边国家和其他国家不同程度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
九是高校党建工作开创新局面。全省高等教育系统全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完善,高校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能力显著提高。大学生党员和专任教师党员数稳步增长。高校党建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得到提升,校内民主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积极向民办高校派出党委书记,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得到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明显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推进。
二、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我认为,下一步要努力实现八个方面的发展。
一是增强责任,引领发展。未来几年,是云南抢抓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我省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在新的时期,桥头堡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云南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新期盼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解决高等教育自身的突出问题对高等教育提出了现实要求,省第九次党代会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要加强特色优势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的明确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教育战线肩负着深化改革、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我省高等教育要适应新形势下推动教育工作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引领人才培养,引领全省教育的发展。
二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主动适应我省“三个发展”的需要,抢抓桥头堡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教育部支持中西部地区能力提升和综合发展、滇西扶贫的历史机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加快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要把握桥头堡建设的历史机遇。桥头堡战略将云南推向了开放的前沿,实施桥头堡战略,主要矛盾在于桥头堡建设较高的目标要求与云南相对滞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破解这个矛盾的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要紧紧围绕桥头堡建设确定的八大任务,不断优化学科设置,着力提升国际化水平,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全面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学科团队,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为云南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快桥头堡建设步伐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二要把握产业发展战略调整的时代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动我省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都必须依靠科技和人才。高校要紧紧围绕我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变专业设置传统基础学科偏多且同构化现象严重的状况,加大紧缺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培养适合云南现代产业需要的人才。三要把握区域发展战略的巨大机遇。要注重研究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各地推进“一圈一带六群七廊”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发挥高校的人才、科研、办学等优势,主动加强与地方的实质性合作,完善高等教育与区域联动发展的机制,在服务区域发展战略中提升整体水平。
三是明确目标,优化发展。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走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相结合,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发展道路。一要切实转变高等学校的发展观念。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要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和人人成才观,坚持育人为本,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要树立差异发展、错位发展的观念,推动学校从同质发展向特色发展转变,走特色化办学之路。要树立能力为重的观念,促进教学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促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创新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要深入实施“质量工程”。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看人才培养水平。各高校要瞄准国家和我省产业发展战略的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不断加强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要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建设,加快培养教学名师和培育教学团队。高职院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加强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建设,完善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三要创新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要继续加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健全质量标准,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使质量可评估、可监测、可衡量。要健全评估制度,建立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估制度。要改进评估方式方法,丰富评估手段,提高评估质量,健全高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促进各高校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科技支撑,特色发展。大学的生命在品牌,大学的生命在特色,品牌和特色的根本是科技,要以科研发展为支撑,促进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争创一流,打造品牌,提高科研支撑能力,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一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要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根据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高校布局,促进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实现职业教育型、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等各类大学并举并重。同时,形成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公办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用好中央扶持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的重大政策,加强滇西边境山区各州市高校建设。要加快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二要促进学校合理定位。大学不在规模大小、历史长短,关键要有特色。没有特色,难成一流。目前,我省高校的同质化现象没有根本解决,重要原因在于分类不清、定位不准、缺乏特色。各高校要根据办学历史、区位特点和资源条件等,理清特色发展思路,确定办学定位。要在充分发挥自然赋予条件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创造、培育和扩展自身的特色,争创本类型、本层次的一流。三要全面实施品牌战略。随着社会的转型、高等教育市场的细分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旺盛,高校之间在生源、师资、科研等方面的竞争愈演愈烈。面对这种态势,塑造品牌高校将成为必然之举。各高校要充分利用人才、学科、专业等资源优势,突出特色,科学规划,着力打造特色高等教育品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培育自己的品牌资产。要通过挖掘学校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比较优势、坚守学术文化积淀、注重通识教育、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学科专业优势、树立学术权威等,用心打造名校品牌。四要强化政府分类管理。要改变一些地方不考虑条件和基础,盲目追求办综合性大学、攀比升格的状况。要本着“扶需、扶特、扶强”的原则,建立科学可行的分类管理办法,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引导高校根据社会需求理性选择发展定位,促进各类型、各层次高校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和水平。
五是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和开放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一要继续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要突破陈旧观念,自觉从惯性思维中解放出来,推动思想观念、发展思路、体制机制有深刻转变。要尊重客观规律,把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贯穿改革发展始终,使改革的制度设计、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价符合教育特点,适应人才培养要求。要大胆探索实践,防止仅仅停留于争论,要在积极探索实践中深化认识,破解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难题。二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要加快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政府要切实转变高等教育管理职能,逐步完善下放管理权限后的配套措施。对高校的管理要尽快实现从直接管理向宏观指导转变,从重审批向重监管转变,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加强监测评估,强化绩效考核,健全问责机制,推动校务公开和财务公开,促进学校接受社会监督。三要扩大对内对外两个开放。要积极探索打破省内高校之间相互封闭的体制机制,鼓励省内高校之间加强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同时,要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扩大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不断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通过开放为高校的发展注入活力。
六是加大投入,推动发展。规划优先、财政资金优先、公共资源优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一要继续增加财政投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是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领域。随着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的增强,政府要不断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高等教育经费拨款逐步增长,向最急需领域和最薄弱环节倾斜,做到雪中送炭。二要推动高等教育向民间资金、社会力量开放。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民办教育的措施和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金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举办高等教育。三要以构建大学联盟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共享。要通过建设大学联盟,实现成员学校间的教育资源相互开放,彼此共享,有效提高投资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使校际合作形式由“一对一”上升到“一对多”,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机制;整合资源,融合各校的比较优势和核心能力,产生“1+1>2”的集群聚合效益,提升联盟所有高校整体实力。
七是建好队伍,保障发展。队伍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目前,我省重点高校的“大楼”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但“大师”培养工作却任重道远。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产生一流的学科;没有一流的学科,就不可能建设一流的大学。要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培养引进一批业务骨干和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要建立既遵循学科建设规律又符合教师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不断调动教师学习、科研、教学等的积极性,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要将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要善待人才、包容人才,大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一大批富有创新能力的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要抓好高校领导班子、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以及自身组织建设,为学校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八是统筹协调,科学发展。要统筹好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宏观调控、中观指导和微观操作这几个层面的结合,加强纵向的统筹,横向的统筹及过程的统筹,切实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可持续发展。一要推进学校加快发展。要在保持规模稳步、适度发展的基础上,统筹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重点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整合办学资源、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切实提高学校发展质量。二要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当前,我省高等教育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迫切要求各高校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破除阻碍教育改革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形成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三要强化措施确保稳定。各高校要以校园“三防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大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力度,严格校园安全管理,提高处置校园安全事故的能力。加强对师生的正面宣传,有效抵御和防范传教渗透活动。集中力量深入排查安全稳定隐患,把各种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师生安全、学校秩序和校园稳定。
三、加强组织领导,为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政府和学校的共同任务,也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新跨越。
一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是首要政治任务。全省各高校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按照秦光荣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大会上提出的要求和省委的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深刻认识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思路措施,为不断推进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要切实加强对高等教育工作的领导。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确保高校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高校领导班子要提高战略谋划和管理能力,主动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掌握和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分析和把握高校特点,加强对学校改革发展的谋划设计。党委、政府要加强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导,落实宏观管理的各项措施,及时研究解决影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扎扎实实为高校办实事、办好事。教育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落实和完善项目资金、人事编制等保障措施,共同推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三要努力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提高高校党建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坚持和完善党对高校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续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继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推进高校党内民主和党务公开。进一步推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要深入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大力推动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加强高校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同志们,回顾过去,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令人振奋;展望未来,推动我省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云南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新局面,为服务全省“三个发展”贡献力量。
初夏时节的春城昆明,万木向荣、生机勃发,昆明冶专校园里喜庆热烈,嘉宾云集、满园增辉。6月25日上午,由教育部......
云中讯(通讯员李正良黄铮)7月8日上午8:00许,校党委副书记王翠岗率学工部、人文与管理学院负责同志前往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