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加载中...
云南高校
中国首个民族团结进步协同创新中心在云南民族大学揭牌
时间:2015年04月28日信息来源:云南民族大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讲话精神,云南民族大学联合全国民族学界知名专家学者,汇聚在美丽的雨花湖畔,以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经验为案例,共议中国民族团结进步协同创新大计。4月26日,中国首个“民族团结进步协同创新中心”在云南民族大学揭牌,并举行了“民族团结进步协同创新中心首届学术委员会”学术工作会。

中国民族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秘书长、学部委员郝时远研究员,国家民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杨圣敏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喜饶尼玛教授,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杨谊群,云南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赵纯,云南民族大学校长彭金辉教授等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1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王德强教授主持。

与会专家认为云南是一个民族众多,文化多元的边疆省份,长期以来形成了处理民族关系、开展民族工作的“云南模式”,积累了独具特色的“云南经验”,成为中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云南社会面貌呈现出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局面,得到国家领导人赞许和全社会的认可。在国家启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倡导新型智库建设、研究机制创新、搭建协同科研平台的背景下,民族学学科齐全、研究成果丰硕、科研实力雄厚的云南民族大学创建了“民族团结协同创新中心”,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既适应国家民族工作发展战略需要,又能服务边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同时,对云南民族学学科建设、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中心下设习近平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研究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数据库等多个平台,吸纳全国民族研究领军人才,汇聚全国民族学优势学术资源,发挥云南地方的特色与优势,全面总结云南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地方经验,探索规律,形成能在国家层面推广的创新性理论,并用于指导全国民族工作具体实践,把中心办成一个高水平的、有较大影响力的协调创新平台。

专家学者们认为,面对民族关系问题的复杂性,需要加强多区域、多学科之间的协同合作。民族学学科之间、民族院所之间需要相互支持、交流互动,支持民族团结进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并建议“民族团结协同创新中心”立足云南,辐射全国,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平台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的发展思路。通过中心建设,整合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地方院校以及中西部民族院校的科研资源,形成政府、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民族事务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创新,对新常态下的民族工作提出新政策、新理论、新思维、新总结,成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型智库。

 

 

 

(作者:佚名编辑:云南民族大学)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