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消息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这就是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杨善洲。
2014年11月7日,正在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培训的2014年新聘大学生村官和新录用选调生省级示范培训班的学员们,在学院特别开设的访谈教学课上与杨善洲的家人、同事面对面,再次被杨善洲坚守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精神所震撼。杨善洲的女儿杨慧兰、三女婿杨江勇和善洲林场老场长自学洪在云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林宁的引导下,用朴实的言语与学员们分享了老书记朴实但不平凡的人生故事。
在90后大学生的眼中,杨善洲是怎样的人?访谈一开始,林宁就抛出了问题,近400名学员沉入短暂的思考中。红河州的学员杨留勇说,他是一个一心为公的优秀党员,他用行动指引后辈,是青年人学习的楷模和行动的方向。我要向他学习,扎根云南,扎根基层,服务老百姓。杨善洲用一生书写了共产党人的信念,他清廉一生,全心全意为党为人民,为共产党人树立了榜样。
被学员们亲切称为惠兰阿姨的杨善洲儿女谈起了年青时代自己并不理解父亲。作为地委书记的女儿,杨慧兰从来没有享受过“官二代”的“待遇”。不仅没有按照政策顺利“农转非”,就连找工作父亲也从未帮忙打过招呼。高考失利的她,先是回到施甸茶厂做零工,然后又到小学代课,后来还是在自己的努力下才成为了一名教师。有了孩子后,生活很难,工作也很忙,她难以理解父亲对自己的冷漠,一次次哭红双眼,硬是自己咬牙度过难关。现在杨慧兰一次一次在各地各种场合下为别人讲述自己的父亲,因为她已经真正理解了父亲。再也没有了抱怨和委屈,她平静地告诉现场学员,如果没有父亲,她不可能生活得如此坦荡,是父亲用其光明磊落的行为教育了自己。
“一顶布帽子、一件灰布衣服、一条军裤子和一双胶鞋”,他的三女婿杨江勇第一次见到老书记的印象,“这就是人们交口称赞的老书记吗?”他非常诧异。成了一家人后,杨江勇才通过一点一滴的事解开了疑问,看清楚了这位平凡得看了一眼就永远令人难忘的老丈人。从四处奔波为地委门卫的孙子调动工作,到为文革中错判的冤案讨说法……一桩桩一件件为别人劳心劳力办事的老丈人身上,他明白了老书记是把捍卫共产党员的形象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唯一一次他求老书记用车办私事是妻子杨惠琴即将分娩的时候,他想用林场的车接岳母到保山,老书记同意了,不过老书记最后给了司机376元的油钱。
从1988年3月8日,就跟着老书记一起开始22年造林生涯的大亮山林场原场长自学洪,少言的他谈起老书记俨然成了“话霸”。他从心底崇敬这位像青松一样挺立天地间的共产党人。18匹马驮着帐蓬、工具、粮食、锅碗瓢盆,他们一起登上了“半年雨水半年霜”的大亮山。老书记与林场职工同吃同住,每天从早忙到晚,雨季植树造林,旱季巡山防火。20多年间,不要分文报酬,只肯接受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走了不知多少路,吃了不知多少苦。如今,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他带领大家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在自场长的眼中,老书记从未离开我们,他就是大亮山的一棵青松。
嘉宾们朴实的言语,学员们静静的倾听。老书记的故事让学员们动容,老书记的事迹让学员们受教育,老书记的精神让学员们震撼,共鸣的掌声一次次在现场响起。大家认为,不仅老书记是伟大的,支持理解老书记的家人同事也是伟大的,他们都用自己的言行在延续善洲精神。全体学员集体起立,三次为三位杨善洲的亲人、同事深深地鞠躬。
在交流互动环节,学员们十分踊跃,争相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还就关心的一些问题与嘉宾们作了交流。昆明市的陈杰说,老书记用一生坚守住了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把心里的价值落在脚上,把脑子里的思考落在行动上。保山市施甸县太平镇的张亚说,“有人觉得老书记‘古板’,但是我觉得他不落伍,不OUT,他用心对群众,放弃颐养天年的生活,退而不休造林20余载,他早就开始了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留给了我们一片绿色。”
讨论十分热烈:有的同学站起来与大家畅谈学习体会,有的学员边听边记把老书记的名言写在笔记本上勉励自己;有的学员还把自己珍藏的老书记传记送给其他学员一起现场分享;有的学员回忆起在善洲林场所见所感不禁热泪盈眶。当主持人提议大家一起做善洲论坛,用行动起来宣传老书记的故事时,学员们都表示一定要以老书记精神为指引,心里装着群众,一心服务群众,践行习总书记对领导干部提出的“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争做新时代的共产党员。
初夏时节的春城昆明,万木向荣、生机勃发,昆明冶专校园里喜庆热烈,嘉宾云集、满园增辉。6月25日上午,由教育部......
云中讯(通讯员李正良黄铮)7月8日上午8:00许,校党委副书记王翠岗率学工部、人文与管理学院负责同志前往昆明......